为了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养成悦读常思、创新创造的品格。我院主办的山海民族风读书沙龙活动第一期于2023年5月18日晚19:00举行。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柴冰、李小雪老师担任本期读书沙龙的指导教师,2021级民族学硕士研究生杨志强、2022级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张媛缘担任领读人,2022级民族学本科生宁子月、王馨艺担任与谈人,师生共读王明珂的《羌在汉藏之间》一书,参加本次活动的本硕学生60余人。
本次活动由领读人分享汇报、与谈人互动提问及指导教师讲评三个环节组成。
首先,领读人分享汇报。张媛缘概述了《羌在汉藏之间》一书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本书探讨的历史人类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将作者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移动多元的田野考察方式、创新的文本分析方法、口述资料的重视与运用、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及边缘视角的观察方法等作为作者打破西方人类学方法在研究中国社会问题上局限的表现进行了重点说明。
张媛缘发言
杨志强则对本书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总结为族群认同、两种羌族史、历史人类学的田野等三方面内容,“族群认同”重点探讨了信仰和血缘关系、体质的区别、“尔玛”“莫儿”“费尔”及与生存资源关系等问题,“两种羌族史”分析了典范的羌族史与华夏边缘观点下的羌族史,“历史人类学的田野”则从历史学、人类学角度对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资料进行了辨析。
杨志强发言
接着,与谈人互动提问。王馨艺结合“民族走廊”、“历史建构”以及“历史心性”等问题浅谈了对本书的看法,宁子月则从“羌族”的建构及族群生态多样性两个角度分享了读书感悟。之后,两位同学又针对“毒药猫”理论产生的心理动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边缘群体如何看待自身与中央关系、小型社会群体的文化特质能否代表民族全体等问题向两位领读同学进行了提问,两位领读同学依据本书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经验耐心进行了解答。两位与谈同学纷纷表示,通过领读同学的分析与解释,深受启发,解决了困惑,未来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馨艺(左)、宁子月(右)发言
最后,指导教师进行讲评。柴冰老师肯定了领读、与谈四位同学准备充分与全情投入,与此同时也指出仍存在的不足,如,领读人课件文字小、分享感悟中扩展内容少、领读人对与谈人所提问题回答不充分等等。同时,柴老师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举例说明了对族群认同、差异性、历史心性等概念的理解。最后,柴老师结合自身所讲课程,对边疆民族问题、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由此指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及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是同学们关注少数民族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
李小雪老师从个人读书感悟及对领读、与谈同学分享内容评价两方面进行了评述。个人读书感悟方面,李老师介绍了本书写作的缘起、本书作者的学术经历及作者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所述内容的核心体系等;对领读、与谈同学分享内容的评价,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分享内容有自己的思考,能够对作者本书观点进行客观的分析,而且能够自圆其说。特别是两位与谈的本科生同学论述具有一定学术性,并在此基础上,抛出问题与研究生同学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既有思考,又有收获,实现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互促进与提高。最后,李老师也为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同学们随着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加深,应该本之于书本内容而扩展更多其他内容,特别是学术界前沿,以及应该敢于对学者观点进行商榷与批判,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次读书沙龙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同学们阅读专业书籍的热情。同学们深入思考、相互讨论、分享感悟,老师们认真指导、耐心解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有助于学术研究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今后的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海民族风读书沙龙第一期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