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网站!

民族学研究院

【民院资讯】第十九期山海民族风影像展播活动完美落幕

时间:2024年11月02日 09:54  作者:寇咏睿  点击:

为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术兴趣,提升论文写作的技巧,我院于10月30日在人文楼710会议室开展了第十九期“山海民族风”民族志影像展播活动。本次活动由刘少华老师和温拓老师指导,2024级民族学专业本科生高雅娜主持,学院师生参与其中,反响热烈。

本次影像展播的内容是纪录片《大敦煌——敦煌密码》,影片运用娴熟的拍摄手法,以敦煌作为史实例证,讲述东西方商贸交流、文化交流、艺术交流的历史,通过对一个个现存的历史遗存的记录和讲述,来透视敦煌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展现中华民族两千年的命运变迁和追求探索的精神,进而印证和传达中国一以贯之的“和而不同”和“美美与共”的文明价值观。通过观看此片,我们得以解密敦煌的神奇图案背后所隐藏的人类文明精华。

放映结束后,师生就影像展播内容发表自己的观后感。

民族学学院本科生周雨表达了自己对三兔共耳在多国建筑器物上留存且使用至今的惊讶,并结合生活,对影片中拍摄者找到三兔共生起源于中国的说法进行了探讨。

民族学学院本科生高雅娜表示,片中谈到的飞天神像由丰满到飘逸的变迁路径与丝绸之路的路径基本一致,不难看出在佛教传播过程中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融与变迁。

民族学学院本科生寇咏睿总结了纪录片中谈到的敦煌三种图案其实都传达了古人对探索宇宙星空的向往,谈到文化的相似不是巧合,而是传播的结果,最后引用片中的话“敦煌的神奇图案,不只是探索天空的通道,更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一面镜子”表达了震撼。

在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与疑惑后,刘少华老师和温拓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回应。刘少华老师表示,在选择影片时,考虑到同学们对于小论文的写作还并不熟悉,此影片的结构符合论文写作结构,先抛出问题,再沿着问题寻找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一点一点的仔细研究探寻中找到答案,刘少华老师从影片的呈现方式探讨了影片的深层次研究价值。温拓老师分析了这部影片在拍摄视角、剪辑手法、文字说明等方面的精妙之处,着重对同学们提出的疑惑做出回应,提出从中西文化交流的方面,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中西方文化,通过“星期”与“礼拜”这样生活化的例子阐明了中西方文化有交流也有交融,有碰撞也有互通,不能割裂地二元对立地看待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次山海民族风民族志影像展播活动,以纪录片《大敦煌——敦煌密码》为媒介让同学们了解了敦煌包含的不只是某一个民族或某一个国家、某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信息,而是融汇了人类过往共通的文明精华,为学院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研讨氛围,增强了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上一条:【民院资讯】民族学学院党委第四期党校第三次课程圆满完成

下一条:【喜报】我院两位老师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关闭

Copyright © 2020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      邮编:06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