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我院在人文楼710会议室成功举办第二十期山海民族风读书沙龙活动,本沙龙聚焦于辜鸿铭先生的著作《中国人的精神》。此次活动系柴冰、周赫两位老师指导,2022级民族学本科生张少波和2024级民族学专业本科生刘家玄担任领读人,2022级民族学专业本科生王怡频和胡月婷作为与谈人参与了讨论。
《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揭示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两位领读人分别带领大家回顾了书中的核心内容,刘家玄对本书进行了重点梳理,清晰地呈现了本书的行文脉络,同时结合本书并参阅《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婚姻的特点,以及女性的理想;张少波则就自己感兴趣的宗教和王权的关系、中西方妇女的对比两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儒学对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参阅《乡土中国》介绍了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讨论环节,与谈人王怡频与胡月婷针对阅读过程中的若干不明之处各自提出了其疑问。王怡频对书中未曾展现辜鸿铭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熏陶的痕迹表达了其困惑;胡月婷则提出了两个疑问:一是她对辜鸿铭在书中过分推崇儒学的立场表示不解,二是她提出书中关于女性地位的论述是否显得过于传统保守,甚至趋于陈腐过时。
在四位同学发言之后,两位指导老师进行了点评与问题的解答。柴冰老师对本书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对同学们在阅读中积极提问的问题意识予以鼓励,同时以梁漱溟先生和鲁迅先生为例引导同学们思考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并结合热点时事与生活经历引导同学们思考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以及女性主义,此外,柴冰老师就书中提到的议题进行讲解,联系“两个结合”从新的视野阐述了儒学与宗教的关系,并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人并且为全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周赫老师则回答了同学们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首先根据辜鸿铭先生的生平与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状况,解答了王怡频的问题,其次从儒学的历史发展及中西方的皇权宗教关系、父权社会的特点、中西方对忠君思想的不同态度三个方面解答了胡月婷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持续进行批判性思考继而进行后续的思考与写作。
在四位同学发言之后,两位指导老师进行了点评与问题的解答。柴冰老师对本书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对同学们在阅读中积极提问的问题意识予以鼓励,同时以梁漱溟先生和鲁迅先生为例引导同学们思考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并结合热点时事与生活经历引导同学们思考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以及女性主义,此外,柴冰老师就书中提到的议题进行讲解,联系“两个结合”从新的视野阐述了儒学与宗教的关系,并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人并且为全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周赫老师则回答了同学们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首先根据辜鸿铭先生的生平与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状况,解答了王怡频的问题,其次从儒学的历史发展及中西方的皇权宗教关系、父权社会的特点、中西方对忠君思想的不同态度三个方面解答了胡月婷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持续进行批判性思考继而进行后续的思考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