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晚,我院在人文楼710会议室举办第二十二期山海民族风系列读书沙龙活动,追踪了玛乔丽·肖斯塔克的再访记录——即《重访妮萨》。此次活动由张梅梅、李立两位老师共同指导,2022级民族学专业本科生宁子月、寇咏睿、刘芸竹、丁晗和2024级研究生张楠担任领读人。经过上一期对《妮萨: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与心声》的阅读,同学们已经对昆族女性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有了较清晰的认知。在《重访妮萨》中作者肖斯塔克更多是在书写自己的内心经历,通过对比此前的田野经历观察了昆人社会所发生的现代转型。肖斯塔克的田野调查也是在患病后重返非洲的励志故事,让人动容又不禁唏嘘,她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打动着读者。
五位领读人按照书本顺序分别带领大家回顾了书中各章节的核心内容,张楠对本书前三章进行了梳理,逐章介绍了“非洲”、“多比村的声音”、“精神之旅”,细致地解析了书中的内容,并根据自身学习经验举例,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假病:江南地区一个村落的疾病观念》;宁子月对四、五、六章内容进行介绍,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妮萨在里面”、“礼物和酬劳”、“去丛林里”所发生的故事,并回应了上一期读书会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化了自己在上次领读中提到的内容;丁晗对七、八、九章内容进行介绍,结合专业课课程生态人类学的内容对书籍内容进行深化;寇咏睿对十、十一、十二章内容进行介绍,在“深度降灵舞”、“过去和现在”、“士兵和间谍”中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刘芸竹对最后内容进行补充,讲述了治疗师妮萨、最后的告别、后记等内容,总结全书内容,提出自己的反思与感受。
在五位同学发言之后,两位指导老师进行点评、补充与回应。李立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分享,先后回应了宁子月、张楠、丁晗所提出的问题,提出《重访妮萨》或是作者肖斯塔克为自己寻求的一次生命仪式,指出要辩证地思考人类学家进入当地社会带来的影响,启发同学们站在作者的视角去阅读书籍。张梅梅老师提出了同学们在阅读中的不足,结合医学人类学的研究去看《重访妮萨》中的“降灵舞”“神抚术”,提到民族医学的研究范式,列举了非洲人、西方人、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疾病观念,讲述了人类学研究中对民族医学发展的关注,就目前而言民族医学与西方医学知识之间的互补和互构,最后启发同学们从更广泛多元的视角去阅读书籍,为同学们的疑问提供了新的解读。
此次读书会作为上期读书会的续集,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探讨和再反思机会,也回应和深化了上期读书会所留存的话题,为各位同学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启发同学们在日后读书中沿着主线深入了解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延展脉络。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读书会,自己不仅对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反思了自身在阅读中的不足之处,无论是在日后的专业学习中还是在书籍阅读中都将获得极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