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网站!

民族学研究院

【书院雅韵】第二十三期山海民族风影像展播圆满落幕

时间:2025年04月06日 09:18  作者:李雅萌  点击:

4月3日,第二十三期山海民族风影像展播活动在北戴河校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教师李小雪和刘少华共同指导,2023级本科生李雅萌主持。活动期间,师生们沉浸于纪录片的独特魅力之中,并通过参观北戴河校区,对学校的情感与认知进一步加深。

活动开篇,展播了纪录片《出路》。这部由中国导演郑琼历经七年(2009-2015 年)精心打造的作品,跟踪记录了甘肃农村女孩马百娟、湖北小镇复读生徐佳和北京都市少女袁晗寒,从校园迈向社会的成长轨迹。影片真实呈现了不同背景下年轻人的生存难题与精神困境,被誉为“中国版《人生七年》”。

观影结束后,交流分享环节热烈展开。白丹同学结合民族志《不平等的童年》,深入剖析《出路》,指出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对孩子发展的深远影响,强调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两部作品在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这一观点上不谋而合。

龙瑞同学结合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总结影片中主人公们的迷茫心境,提出同学们要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应对生活与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

柳丹娜同学分享了身边的真实故事。她的家乡与马百娟的家乡相邻,以往对“会宁的孩子最会读书”这一说法并未深思。观看影片后,她意识到会宁孩子虽勤奋努力,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让他们的发展面临重重阻碍。

陈佳凯同学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出发,运用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知识,分析影片的镜头语言与剪辑技巧,提醒大家以辩证的视角看待纪录片,认识到纪录片叙事并非绝对客观。

随后,两位指导老师也分享了深刻见解。刘少华指出,阶层不过是人为附加的标签,鼓励同学们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李小雪老师在总结发言中,引导同学们关注导演郑琼的个人经历,思考影片选题背后的深意。她指出,影片聚焦中国青少年教育问题,抛出“不上学会怎么样”的思考。三位主人公不同的教育选择,从多个维度展现了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复杂性。从历史学角度而言,实现叙事的绝对客观极具挑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多元视角的融合。她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重视教育,在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勇于尝试,实现自身价值。

影像展播结束后,师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戴河校区,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理念。通过此次参观,同学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爱校之情愈发深厚。

本次山海民族风民族志影像展播活动,让师生们认识到,尽管每个人的出身和面临的困境不尽相同,但都能自主选择生活方式与人生道路。活动深入剖析了纪录片与民族志的创作手法,为同学们日后开展田野调查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研讨氛围,加深了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 。

上一条:【团学新象】民族学学院参与北戴河区“春暖花开,绿满戴河”主题植树节活动​

下一条:【团学新象】民族学学院成功举行2024年度基层团支部述职大会

关闭

Copyright © 2020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      邮编:06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