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网站!

民族学研究院

山海民族风民族志影像展播活动预告||第五期——《毕摩纪》

时间:2023年11月11日 15:25  作者:洪沁涵  点击:

毕摩

凉山彝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信仰体系,古代彝族认为世间“超自然神灵”的存在,相信万物皆有灵。毕摩文化是彝族人礼俗社会的产物,如今他们的生活中依然沿袭着此种古老的传统,将担负着人、神、鬼沟通之责的司职者称为毕摩,毕摩乃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彝族传统宗教观念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解释者,更是彝族民间宗教仪式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彝族人心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和宗教权威者。毕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父系继承的世袭毕摩,父死子继代代沿袭;一种是通过拜师学习的非世袭毕摩,两者相较而言,前者地位更高,称为正宗毕摩。无论世袭与否,毕摩皆为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彝族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失落的文明

咒人毕摩,世代以咒人、咒鬼而闻名,是凶性法事的主持者,只要他念动咒语,就会有人伤病或死去,现如今,政府禁止此类法事,当传统与现代冲突,咒人毕摩悲哀地失去了他的工作,此谓之旧俗的陨落。

招魂毕摩,为人们招魂祈福,治病消灾,被人们看作是神一样的存在,可同样不能“免俗”——为了能够拥有继承人传承其衣钵,他先后娶妻四任而抛弃三任,才终于老来得子,不免叫人唏嘘,此谓之固执的信仰。

村官毕摩,他是少有的还拥有共产党员干部身份的神职人员,在人间、神界,鬼域都拥有着沟通之能,回归现实社会,他催生出的权力膨胀滋生腐败,滥用职权,在村长选举中擅自做主,违反了选举法而终被政府免职,尊者从神坛跌落,此谓之神圣权威与世俗权力间的冲突。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人们观念的变化, 如今彝族地区毕摩生存状况发生巨大变革。毕摩走进了现代化进程,媒体技术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解放过程中,彝族与外界的关联越来越密切,原先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影响,年轻人开始关注新鲜事物,对毕摩文化的传承体系相对冷漠,出现后继无人或后继少人的状况,如何将民族文化更好传承下去也是毕摩传承中的重点。

非参与式观察

这是一部有着启示性开头和隽永寓意结尾的电影,影片的情绪,始终在写实和表现之间,既没有踏入现实的泥浆,去纪录一个鲜为人知民族的生活状态和个体性格,也没有神离缥缈,为一种面临失落的古文明伤感般地缅怀。影片色调古朴,安静地观察着凉山发生的一切正在变动的瞬间,以平淡悠远的口吻叙述着,以冷静旁观的镜头记录着,简单的长镜头中铺展了彝族人民面对古老的信仰和现代社会冲击下文明消逝的静变。

(海报设计:王怡频)


欢迎全校师生参与关注!

上一条:山海民族风读书沙龙活动预告||第五期——《祈颂姑:赞比亚本巴女孩的一次成人仪式》

下一条:山海民族风读书沙龙活动预告||第四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关闭

Copyright © 2020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      邮编:06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