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网站!

民族学研究院

【书院雅韵】第二十期山海民族风影像展播活动顺利举行

时间:2024年11月14日 10:42  作者:薛博仁  点击:

11月13日,第二十期山海民族风影像展播活动在人文楼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柴冰老师和李小雪老师指导,2024级硕士研究生薛博仁主持。

“天工开画卷,苏作耀匠心”。本次展播活动播放了纪录电影《天工苏作》,该片以12位匠人的视角切入,讲述了灯彩、核雕、宋锦、明式家具、船点、苏绣、香山帮营造、缂丝、玉雕等一大批巧夺天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以及传承人与手艺之间发生的温情故事。沉睡的手艺被亲情喚醒,年轻绣娘拜师"择一事终一生",古老"香山帮"的传承人的代际碰撞。那些至今活跃在此的苏作手艺人们既是时代的记录者,又是新时代传承手艺的创新者。正因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获得一个回望历史的生动视角,才可以向今天乃至未来的生活索要更高的品质。

在影片结束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2024级硕士研究生孙濛濛在表示,非遗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保护,更是对文化精神的延续。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非遗传承不仅要保持技艺的原貌,更要结合创新与时代需求,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2022级硕士研究生史雪娇则分享了自己对非遗传承人的理解和感悟,她提到,非遗传承人常常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与投入。这些匠人不仅要承担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还要承受传承过程中不断传递文化的压力。许多非遗传承人在生活中面临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挑战,他们为文化的延续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努力。

在同学们分享完毕后,柴冰老师和李小雪老师也进行了分享。柴冰表示,从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古代,到现代社会人寿命的不断增长,站在历史的维度看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在人短暂却又漫长的一生,将自己所热爱的事物传承下去是值得敬佩的,同时,柴冰还指出在某些非遗制作中还体现了地域之间的交往交融。李小雪则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真”这一重点,需要保留原汁原味且适应时代发展。同时指出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这些匠人们所制作的手工产品具有独特价值和情感,工匠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坚守的。

古今的交相辉映,不仅仅是复古、守旧,而更应被理解为对祖祖辈辈努力的纪念,对泱泱中华文脉的一种继承。此次观影会让与会师生对非遗传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不仅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更要为其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条:【喜报】我院师生在河北省2024年度高校党建主题作品评选中荣获多个奖项

下一条:【书院资讯】山海民族风影像展播第二十期||《天工苏作》:致敬匠心,传承苏韵

关闭

Copyright © 2020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      邮编:06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