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院发展需要,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启动招聘一批志愿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任教师,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校与学院简介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http://www.neuq.edu.cn)是东北大学(http://www.neu.edu.cn)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与冶金工业部批准,成立东北工学院秦皇岛分院。1993年,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学校随之更名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1998年,随东北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以来,先后承担“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项目及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通过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和教育创新战略,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活力充沛、特色鲜明的大学。
民族学作为东北大学近年来重点培育的新兴特色优势学科,是学校践行“差异化内涵式发展理念”的重要成果。学科发展依托坚实平台稳步推进:2016年10月,在国家民委支持下创建中国满学研究院;2019年7月获批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9月增设民族学本科专业;2022年3月正式组建民族学学院(http://mzxxy.neuq.edu.cn)。2023年6月,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落户学院。2024年起,学院依托碣石书院开展试点建设,构建起“学科建设+书院育人”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进入全新阶段。2024年4月,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4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专项合格评估。
学院学科建设紧扣新时代民族工作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导,设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华民族学、人类学与世界民族三个二级学科。形成了多民族语文文献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城与区域文化研究、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特色研究领域。
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学术成果丰厚的教师团队。近年来,民族学学科团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得厅(市)级以上科研奖项20余项,在民族学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院搭建了“山海民族风”——“民族学学术讲坛”“读书沙龙”“影像展播”等多个学术交流平台,为师生与学界同仁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此外,学院成功举办“中国民族学学会2022年高层论坛”“西域与东北多语种文献所见民族交流史研究学术讨论会”“新时代民族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暨民族学专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进一步巩固了学院在民族学领域的前沿地位。
学院建有民族学博物馆,展厅面积1259平方米,馆内珍藏3684件(套)文物展品,现为高校民族民俗文化类国有备案博物馆,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单位。学院打造了全新的影视人类学实验室,内部配备前沿的非编系统、田野调查无人机等一系列先进数字媒体设备。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国家方志馆秦皇岛分馆、山海关区孟姜镇、河北老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地建立了稳定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教学基地。
二、学校招聘要求及待遇
(一)基本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恪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职业道德规范;身心健康,普通话流利,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二)年龄要求
博士应届毕业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副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三)学术水平要求
补充教师的研究方向应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1.博士应届毕业生要求具有良好的学术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潜能和发展潜力。
2.副教授及以上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所取得的成果在各学院(部)本学科同岗位同年龄段教师中位于前列,或研究方向及成果等为学科专业建设所急需。
(四)外语水平要求
能够熟练应用外语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境)外学习或工作两年以上的人员,可视为外语水平达到要求。
2.外语水平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或小语种四级及以上水平,或参加考试并取得TOEFL(90分及以上)或GRE(310分及以上)或IELTS(6分及以上)的成绩,或取得BFT(A级)或PETS(五级)考试合格证书。
二、薪酬待遇

优惠政策及相关说明:
1.对于学校急需且特别优秀的人才,学校将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在待遇和工作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2.学校鼓励引进学术团队,特别是能够填补学校学科空白的高水平团队,并将相应地加大经费支持强度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力度。
3.学校鼓励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对于学校发展规划建设切实需要,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其他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可按其工作任务,按“一事一议”的原则,由校领导小组审议后报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决定。
4.《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具体政策请咨询人事处。
5.入职后,学校将为到校参加面试的应聘人员报销往返差旅费(须符合学校报销规定)。
三、学院年度用人计划

(说明:应聘人员除须满足招聘信息的基本要求外,还须符合应聘学院要求的其他条件。)
四、应聘程序
(一)学校制定并发布专任教师补充总体计划。
(二)拟补充的专任教师向各学院(部)、人事处提交申报材料:
1.填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专任教师录用审批表》(见附件);
2.简历及其他支撑材料。
(三)各学院(部)对拟补充的专任教师通过政治素质、面试和试讲、学术评议等环节的考察,形成综合评价意见。其中高层次人才,还需对其个人要求、预期工作目标等进行论证。
(四)组织拟补充的专任教师进行体检,合格后由人事处报学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审议。
(五)学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将拟聘用意见报校长办公会审议。由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签批并公示,无异议者由人事处为其办理入校手续,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各学院(部)和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事宜。
五、联系方式
学校人事处
电子邮箱:rczp@neuq.edu.cn
联系人:赵老师、管老师
联系电话:0335-8051790
邮政编码:066004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人事处(行政楼205室)
民族学学院
电子邮箱:minzuxuexueyuan@neuq.edu.cn
联系人:吴老师、王老师
13133529759;0335-8396079